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 RNA 病毒,直径约 65nm。
二、传播基孔肯亚热的两种蚊子都长什么样?
请见下图图1和图2
三、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地区在哪里?
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我国口岸也持续面临输入风险。
国内疫情:
广东: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 广州65例,东莞 、中山各11例, 深圳 、江门 、肇庆各6例, 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阳江、云浮各1例。(来源:央视新闻)
四、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感染者会在带毒蚊虫叮咬后 3-7 天(范围为 1-12天)后,开始出现症状,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偶有引发眼部、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五、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具体措施包括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 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等。
六、如何控制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减少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蚊虫媒介和减少蚊虫孳生地。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在疫情期间喷洒杀虫剂杀灭成蚊,对蚊子停留的容器内部和周围的表面进行药物处理,处理容器中的水以杀死未成熟的幼虫。
七、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如何确诊?
急性期诊断(发病 8 天内)依靠核酸检测。恢复期诊断(发病 8 天后)依靠血清学检测IgM抗体和IgG 抗体检测及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加。
八、如何治疗基孔肯雅热?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降低出血风险。(院感办)